
李霞,女,漢族,中共黨員,1969年10月生,現任二師二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動物檢疫員。
2021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兵團好人”——李霞
李霞,女,漢族,中共黨員,1969年10月生,現任二師二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動物檢疫員。
攻堅克難不怕臭,香在群眾心里邊。李霞的父母是第一批進疆的軍墾戰士,作為軍墾兒女,她對兵團有著深厚的感情。1988年,李霞高中畢業,那時團場畜牧獸醫崗位缺人,她積極報名,成為了團場獸醫站里為數不多的女獸醫。那時沒有車,去一趟牧點往往是幾十公里,很辛苦。由于工作性質,李霞的身上難免會沾染上一些異味。每當離開牧場和其他人接觸,身上的異味總會惹人嫌棄,慢慢地,她就成了別人眼中的“臭姑娘”。對此,李霞選擇讓自己沉浸在獸醫技術學習當中。隨后幾年,李霞的獸醫技術愈加高超,她最快能夠40秒完成一頭豬的去勢手術,最多時一天里她完成了200頭豬的去勢手術。
1991年,22歲的李霞已經能在獸醫站獨當一面,獸醫技術也進入了獨自摸索的階段。許多未曾解決的頑疾也被她重新提起,生豬去勢手術后遺癥就是其中之一。對于這個老獸醫也束手無策的難題,她只能自己去摸索學習,從《中國獸醫雜志》等科研期刊中查找資料,獨自進行生理解剖。經過反復實驗,她實施的腹壁疝手術成功解決了“去勢手術后遺癥”這個難題,由她總結的手術經驗也在全師推廣。李霞也逐漸成為精通各類家畜去勢的專家,得到了職工群眾們的認可。慢慢地,“臭姑娘”成為了職工群眾心里的“香姑娘”。
迎難而上再攻關,造福群眾更心安。2004年,35歲的李霞迎來了新的挑戰。當時團場職工群眾養牛熱情高漲,隨之帶來的是盲目跟進、品種雜亂、產奶量低、形不成養殖規模、經濟效益差。二十九團黨委敏銳地察覺到了危機,將破局的重任交給了李霞,讓她牽頭開展奶牛品種改良工作。
奶牛品種改良首先要攻克的技術就是牛人工授精。幾經曲折,在第12次實驗之后,李霞帶領團隊完成了團里首例牛人工授精,隨后順利完成團里的奶牛品種改良,她也因此獲得了“二師優秀人工授精員”稱號。2007年,二師開展布魯氏桿菌檢測,為更好地服務職工,盡快完成牧區布魯氏桿菌篩查,李霞將實驗室搬進山區,與牧民同吃同住大半個月。2009年,她的研究課題《規?;B豬場新發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獲兵團科技進步獎。2020年,由于李霞在畜牧統計監測各項任務中表現突出,國家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特向二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發來表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