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是他的品格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禚藝
陳云教授(右二)在田間對職工群眾進行技術指導(資料圖片)。 陳云簡介 陳云,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國務院特貼專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專家,第一批兵團首席科技傳播專家,兼任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兵團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秘書長。先后參加主持國家、兵團及地區科研項目2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兵團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合編專著2部。
陳云是兵團農業知名專家,農學出身,研究領域是土壤肥料學。在近30年的新型肥料研發實踐中,他服務的團隊運用化工工藝先后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創建了大田主要作物水肥一體化高效利用技術體系。
農學出身,卻能熟練運用化工工藝,這是怎么回事?他是如何做到的?
上世紀90年代,陳云所在的科研團隊將目標瞄向水溶肥料生產及在大田作物中應用研究。面對當時困擾全國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兩個難題:植物生長需求量極大的磷元素水溶性問題,磷元素在肥料生產中成本較高的問題。面對困難,陳云選擇迎難而上。
這兩個難題其實都是屬于要化工工藝解決的范疇。團隊成員清一色都是農學出身,唯有現學現用才是破解之道。陳云白天做試驗,晚上加班加點學習化工知識。
天道酬勤。最終他們探索出高水溶性磷制備的關鍵技術,并有效地解決了磷肥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率先在國內研制出適應大田作物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需要的滴灌專用系列肥。
該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后,1995年,陳云前往重慶一所化工院校脫產進修3年化工工藝知識。
之后的多年里,他和團隊成員再接再厲,在學科知識交叉運用的路上越走越遠。
他們先后開發出無機、有機-無機、生物-有機、復合微量元素等4類80余種配方的滴灌專用系列肥及生產工藝。篩選出生防生物制劑,開展了滴灌棉花水肥藥一體化應用技術研究推廣工作,制定了《生物制劑隨水滴施防治棉花黃萎病技術規程》,應用示范面積32萬畝,項目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研發的功能液體肥料成本低,施用方便,可實現智能控制,降低了施肥的勞動強度和人工成本,產品含有作物所需的氮、磷、鉀、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腐植酸等水溶性有機質,并添加有益微生物,通過調整養分配比可較好地滿足作物生長需求,改良土壤,提高化肥利用率,有利于節水農業可持續發展。
《兵團日報》(2021年12月23日第6、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