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兵團好人”——袁良才
袁良才,男,漢族,中共黨員,1951年2月生,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十六團九連退休職工、老齡委主任,曾獲得六十六團“優秀共產黨員”“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五好家庭”等稱號。
袁良才樂善好施,助人為樂。1994年,姜保富舉家來到四師六十六團九連,在九連買了一棟平房,但家里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缺乏。袁良才知道后立即送去了一些生活用品,并隔三差五地送去一些米、面、菜、油等,還到處托人幫忙給姜保富介紹工作。
1997年,以養蜂為生的朱國良一家從安徽來落戶,朱國良人生地不熟,袁良才忙里忙外幫助他聯系放蜂地點、售賣蜂蜜;鄰居達里格力·買肯生活條件較差,身體多病,袁良才經常幫助他修繕屋頂、拉運飼草、大田灌水等。2019年4月,聽說四師六十六團“老黨員銀發工作室”招募樂于奉獻的黨員志愿者,袁良才最先報名,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義務開展理論宣講,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掃衛生、種菜、理發,教學生唱紅歌、攝影、書法,幫助學生安全過馬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志愿服務精神。
作為老百姓宣講團成員,他義務宣講國家的大政方針、民族團結、安全常識、黨紀法規等,每年宣講約100場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參與給居民送物品、場地消毒、監測體溫和宣傳、巡邏等工作。
多年來,除了熱心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他還積極奉獻愛心,捐款捐物。2019年6月,連隊黨員黃開新兒子患白血病,他捐款200元。2020年2月,他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200元。2020年11月,他為喪偶的乳腺癌患者徐振萍捐款300元。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他累計捐款6000余元。
2021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兵團好人”——金美麗
金美麗,女,回族,中共黨員,1948年11月生,五師雙河市八十九團老干黨支部書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2020年10月被兵團司法局評為“兵團優秀人民調解員”;2020年12月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21年榮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
1966年,18歲的金美麗響應黨中央號召,和眾多上海知青一起來到西北邊陲兵團第五師八十九團。2005年,金美麗退休后回到了上海,不久她又返回團場,兒女們都勸她:“您退休了就回到上海享受晚年生活吧?!钡鹈利悈s說:“兵團有我忘不了的團場情,也有我舍不下的好姐妹,我要繼續在團場發揮余熱,盡自己的微薄之力?!?/p>
2010年,在老干部們的推選下,金美麗擔任八十九團老干黨支部書記、八十九團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0多年來,金美麗帶領“五老”宣講團成員經常深入到團場中小學校、幼兒園、連隊、社區、牧區宣講黨的歷史、兵團發展史,宣講達60余場次,受教育青少年、職工群眾達1.6萬人次,讓愛黨、愛國、愛兵團的種子在團場青少年和職工群眾心中深深扎根。
在2018年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金美麗組織老同志與八十九團小學45名孩子結成親戚,捐款捐物,時刻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金美麗還深入監獄為服刑人員進行普法教育,宣傳兵團精神。
近年來,有許多新職工和新入職大學生在團場工作,他們中的一些人對兵團的職責使命理解不夠深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8年以來,她組織團場51名老干部主動結對51名新職工和新入職大學生,每月不定期聯系,在重大節日期間走訪慰問。在她和老干部們的幫扶和影響下,近幾年引進的數百名新職工和新入職大學生在團場安家落戶。
近年來,金美麗經常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和網絡電信詐騙等宣傳,深入到小家解決婦女上訴、家暴、婚姻糾紛、老年人贍養等實際問題25件,有效維護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在近兩年的調解員崗位上,金美麗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86件、涉及金額860萬余元,切實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中的作用。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金美麗積極組織退休干部主動請戰,組成50多人的抗疫“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兵團好人”——馬忠海
馬忠海,男,漢族,中共黨員,1983年8月生,現任六師奇臺墾區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曾榮獲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2020年被評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開展以來,馬忠海帶領刑偵大隊切實發揮主力軍和尖刀作用,以線索摸排、全面打擊、深挖“保護傘”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指導和協助下,參加破獲涉黑涉惡案件97起,打掉涉黑組織2個,涉惡組織4個,收繳、凍結涉案贓款贓物價值1400余萬元。同時,重拳打擊系列盜竊、電信詐騙等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為群眾挽回了經濟損失。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馬忠海先后赴呼芳公安檢查站、新瑪公安檢查站幫助工作,在檢查站工作期間積極幫助群眾,受到群眾高度贊揚。
2021年第三季度“誠實守信兵團好人”——苗彥彥
苗彥彥,女,漢族,群眾,1993年4月生,十四師二二四團四連職工。
2021年8月9日,苗彥彥將126482元打進“水滴籌”賬戶,申請退還給兩年前幫助過她的3565位好心人。她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在我有能力的時候,這些錢當然要還?!?/p>
苗彥彥16歲時不幸患上了重癥肌無力,吞咽困難,呼吸費力,聲音從開始的鼻音重、聲音嘶啞到后來完全不能發聲。2008年,苗彥彥忍受著病痛折磨,考取了華山中學宏志班,但就讀一個月后因身體狀況無法繼續上學。后來,她堅持在和田實驗中學讀高中,高二時因病情加重休學。休學后,她經歷了多次病危,住院、出院成了生活的常態,但是她從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堅持開網店銷售自家種的紅棗。
2019年,苗彥彥再次報病危,一直處于昏迷中。苗彥彥的爸爸在無奈中通過水滴籌發起募捐。苗彥彥被搶救過來后,她暗下決心,水滴籌的捐款一定要還。在她的觀念里,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在有能力的時候必須要還。出院后,她就馬上投入了工作,在網上賣起了哈密瓜,代發一件可以掙3元,零售一件能賺18元。隨著季節變化,她在網上還賣過庫爾勒香梨、阿克蘇冰糖心蘋果、沙棘果等。終于攢夠錢后,苗彥彥向水滴籌提交申請,將2019年病危期間收到的水滴籌捐款全部退還給捐款人。
苗彥彥在微信中表示:“水滴籌的捐款,是令我感動又有心理負擔。感動的是大家對我的幫助,心理負擔重是因為性格使然。從小就特別害怕虧欠別人。這一下子欠下了3565位捐助人和1366位轉發者的恩情,永遠還不清。我心里有一座山在壓著,即使還了錢,恩情是還不清的,那就轉化為我前行的動力吧?!?/p>
2021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兵團好人”——黨芳
黨芳,男,漢族,中共黨員,1984年3月生,現任四十七團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武裝部長。先后榮獲“西部計劃兵團優秀志愿者”“扎根兵團優秀西部計劃志愿者”第三屆“兵團青年五四獎章”兵團“屯墾戍邊勞動獎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2009年7月黨芳大學畢業后,報名參加團中央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在十四師黨委(行政)辦公室服務兩年期滿后,他主動扎根四十七團,成為第一批留在四十七團的志愿者。自第一屆沙海老兵節舉辦以來,黨芳連續幾年參與沙海老兵節的策劃、籌備、舉辦。在沙海老兵節文藝演出中,他身兼導演、演員和舞臺監督數職,出色完成了演出的組織、統籌等任務。
2015年3月,黨芳擔任四十七團二連黨支部書記,他深知職工群眾孩子上學、脫貧增收的重要性。十多年來,黨芳幫助連隊困難職工子女聯系學校,籌集學費完成學業,為60名貧困職工子女聯系助學幫扶資金20余萬元。他積極鼓勵青年干事創業,協調數萬元貸款發展養殖項目,帶動職工群眾就業增收,同時,積極拓寬渠道,帶動連隊實現脫貧致富。
2017年7月2日,正在連隊值班的黨芳突然聽到外面傳來急促的叫喊聲,他一個箭步沖出連隊值班室,看到一輛失控的拖拉機快速向值班點沖來,當時值班的職工全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翱熳岄_!”說時遲那時快,黨芳一步跨過去,全力將4名職工順勢推向了值班室外的安全區域。嘭!失控的拖拉機從他身上碾壓過去,狠狠地撞在了防護欄上,黨芳倒在了血泊中,其他4名職工安然無恙。
十多年來,4700多個日夜里,他牢記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把連隊當家,把職工當親人,把四十七團發展改革穩定各項事業當作自己的本職工作,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揮灑在大漠深處。
2021年第三季度“見義勇為兵團好人”——徐晨
徐晨,男,漢族,群眾,1991年7月生,現任四師六十二團醫院外科主任。
2021年8月24日上午約13時,在六十二團醫院門口水渠邊發生驚險一幕,一名婦女不慎落入水中。正在大門口值班的外科醫生徐晨,在聽到對面水渠方面有人呼救后,迅速沖向河邊,眼看著落水者在湍急的河水中掙扎,他來不及多想,毫不猶豫地“撲通”一聲跳進水中,朝落水者游去。當時正值農作物灌溉的高峰期,干渠水流高達10多個立方米每秒,落水者在河水的不斷沖擊下起起伏伏,已被往前沖了幾十米遠,徐晨費力地抓住落水的女子后,奮不顧身地把她往水渠邊推,但由于落水女子已精疲力竭,水渠坡度較大,他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上岸。此時,他的體力已經快消耗殆盡,加上落水女子緊張害怕,徐晨連著嗆了幾口水。最后,在其他幾位聞訊趕來的同事幫助下,終于將女子救上了岸。
據了解,落水者是霍爾果斯市南通六建的工人,因與丈夫鬧了點兒小矛盾,獨自在河邊行走,不慎落入水中,若不是及時得到救助,后果不堪設想。后來,落水者的家屬特意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事發緊急,徐晨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考慮,一瞬間的本能支撐著他去救人,這不僅是醫者仁心、見義勇為,更是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青年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2021年第三季度“孝老愛親兵團好人”——王梅榮
王梅榮在給婆婆喂飯。
王梅榮,女,漢族,群眾,1970年7月生,六師奇臺農場三連職工。
王梅榮給芙蓉花澆水。
王梅榮無微不至地照顧患有肺心病的公公和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的婆婆十余年。1999年,王梅榮和三連職工郭韓結婚。王梅榮的老公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雖然他們也很孝順,但是兩位老人還是更愿意住在王梅榮家。2006年,王梅榮的公公婆婆因喜歡兒媳王梅榮而搬到她家院子里住。王梅榮夫婦不僅不反對,而且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2010年,74歲的公公患上了嚴重的肺心病,多次因呼吸困難而住院搶救。雖然公公呼吸困難,但是飯量很好,王梅榮一天三頓做飯、喂飯,就想著讓公公吃好休息好,安享晚年。2010年10月,丈夫因車禍導致小腿骨折,臥床半年。王梅榮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丈夫,忙得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王梅榮抱婆婆上床休息。
屋漏偏遭連陰雨。2014年5月,婆婆被查出患上了小腦萎縮、老年癡呆,連自己最疼愛的兒子都不認識了,不會自己吃飯,大小便失禁,一不留神就尿床,全靠王梅榮衣不解帶地照顧她的衣食住行。王梅榮一天三頓要給婆婆喂飯,由于婆婆牙齒基本都壞了,吞咽很困難,一碗稀飯要喂20多分鐘。婆婆一天要四五次小便,還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解,王梅榮每隔一兩個小時都要扶她去解手,有時候到廁所不尿,剛送回床上就尿了。王梅榮每天要更換幾次床墊和被褥。
王梅榮正在給大姑姐外孫崇詩澤喂藥。
2016年12月,王梅榮的外甥女生了一對龍鳳胎,外甥女的媽媽身體不好,只能幫帶一個女寶,王梅榮主動幫忙帶男寶,直到把男寶帶到3歲半。
王梅榮正在給大姑姐外孫崇詩澤洗手。
無論生活多么瑣碎艱辛,王梅榮都毫無怨言地照顧著家人,把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必需品準備齊全,把他們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凈凈,全家和睦恩愛,左鄰右舍無不夸贊。
王梅榮正在雞圈里喂雞。
2021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兵團好人”——李霞
李霞,女,漢族,中共黨員,1969年10月生,現任二師二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動物檢疫員。
攻堅克難不怕臭,香在群眾心里邊。李霞的父母是第一批進疆的軍墾戰士,作為軍墾兒女,她對兵團有著深厚的感情。1988年,李霞高中畢業,那時團場畜牧獸醫崗位缺人,她積極報名,成為了團場獸醫站里為數不多的女獸醫。那時沒有車,去一趟牧點往往是幾十公里,很辛苦。由于工作性質,李霞的身上難免會沾染上一些異味。每當離開牧場和其他人接觸,身上的異味總會惹人嫌棄,慢慢地,她就成了別人眼中的“臭姑娘”。對此,李霞選擇讓自己沉浸在獸醫技術學習當中。隨后幾年,李霞的獸醫技術愈加高超,她最快能夠40秒完成一頭豬的去勢手術,最多時一天里她完成了200頭豬的去勢手術。
1991年,22歲的李霞已經能在獸醫站獨當一面,獸醫技術也進入了獨自摸索的階段。許多未曾解決的頑疾也被她重新提起,生豬去勢手術后遺癥就是其中之一。對于這個老獸醫也束手無策的難題,她只能自己去摸索學習,從《中國獸醫雜志》等科研期刊中查找資料,獨自進行生理解剖。經過反復實驗,她實施的腹壁疝手術成功解決了“去勢手術后遺癥”這個難題,由她總結的手術經驗也在全師推廣。李霞也逐漸成為精通各類家畜去勢的專家,得到了職工群眾們的認可。慢慢地,“臭姑娘”成為了職工群眾心里的“香姑娘”。
迎難而上再攻關,造福群眾更心安。2004年,35歲的李霞迎來了新的挑戰。當時團場職工群眾養牛熱情高漲,隨之帶來的是盲目跟進、品種雜亂、產奶量低、形不成養殖規模、經濟效益差。二十九團黨委敏銳地察覺到了危機,將破局的重任交給了李霞,讓她牽頭開展奶牛品種改良工作。
奶牛品種改良首先要攻克的技術就是牛人工授精。幾經曲折,在第12次實驗之后,李霞帶領團隊完成了團里首例牛人工授精,隨后順利完成團里的奶牛品種改良,她也因此獲得了“二師優秀人工授精員”稱號。2007年,二師開展布魯氏桿菌檢測,為更好地服務職工,盡快完成牧區布魯氏桿菌篩查,李霞將實驗室搬進山區,與牧民同吃同住大半個月。2009年,她的研究課題《規?;B豬場新發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獲兵團科技進步獎。2020年,由于李霞在畜牧統計監測各項任務中表現突出,國家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特向二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發來表揚信。
2021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兵團好人”——王源明
王源明,男,漢族,中共黨員,1969年7月生,現任十四師二二四團十一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
2003年,王源明放棄延安市優渥的工作條件,帶著老婆、兒子毅然來到位于和田地區的皮墨墾區(十四師二二四團前身),投入邊疆建設。
2004年,二二四團成立。建團前,王源明擔任一場的副場長。為深入了解職工的土地情況和農業生產實際問題,他基本每天都要步行超過25公里。當時,一些職工生活條件困難,沒錢買煤氣,做飯都是用柴火,但勞動后又沒有多少時間出去撿柴,為了省柴,一些時候只能做個湯飯。王源明看到這個情況,自己借了個三輪車,有空時就出去到沙包子里撿干了的紅柳根和胡楊根,然后送給困難的職工。就這樣,靠著艱苦奮斗、團結互助的精神,他和一場的職工們度過了艱苦的創業扎根時期。
2005年,二二四團三連剛剛建立,建設工作千頭萬緒,急需干部。王源明第一時間報名,擔任了三連的副指導員(平級調動)。通過他和同事們扎實艱苦的工作,三連職工隊伍全面穩定,黨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夯實了先進連隊的基礎。
2006年,王源明擔任了新建的二二四團五連的第一任指導員。他剛到五連時,連隊的房子還沒有蓋起來,大家都住在帳篷里,住宿條件十分艱苦,惡劣的環境讓職工們的生活更加困難。有一次,新職工在帳篷外架火做飯,結果沙塵暴突然襲來,來不及把鍋收回去,人剛躲進帳篷,就聽見噼里啪啦的響聲,柴火和鐵鍋都被刮到了空中,沙塵暴過后,最終只找到了鐵鍋,鍋蓋怎么也沒找到。王源明始終在一線,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鼓舞大家投入生產,盡己所能地幫助職工解決困難,用自己的工資幫困難職工買煤氣、幫職工下地干活等,3個月后,連隊的房子蓋了起來,五連的職工隊伍也穩定了下來。
2007年后,二二四團步入快速發展期,因為工作需要,王源明被調回到了團里。2011年,因為連隊建設的需要,他從武裝部到五連工作。
2018年團場改革中,他成為十一連黨支部書記、指導員。為了讓連隊職工有事能隨時找到自己,王源明說服家人,搬進了連隊的辦公室,幾乎一年中的大多數時間都住在連隊。
2019年初,王源明的父親身患重病住院,但因為連隊工作繁忙,他一直沒有時間去醫院照顧老父親。直到老父親去世前,王源明才放下工作,趕去見了父親最后一面。
2021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兵團好人”——郭獻林
郭獻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2月生,七師一三七團六連職工。
2001年的一天,一位居民用輪椅推著行動不便的父親,來到郭獻林的理發店里理發,幾番折騰后終于理完了,兒子笑著調侃道:“給您理發,好比進京趕考?!币痪洳唤浺獾脑捳Z觸動了郭獻林的心,他當即作出決定:“以后不用這么費力來理發了,給我打個電話,我上門給你父親理發,免得把老人折騰出個好歹來?!睆拇艘院?,郭獻林就給自己的理發店開通了一項“特殊的業務”,上門為行動不便的居民免費理發。
一傳十、十傳百,知道郭師傅上門為老人理發的人越來越多,郭師傅的“業務”也多了起來。白天店里理發的人多,郭獻林脫不開身,他就晚上到老人家里理發,有時一晚上要跑兩三家。2002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天黑路滑,郭獻林連續上門為兩個老人理完發,在急著回家吃飯的路上,一輛疾馳而過的摩托車把他撞倒在地,幸好有驚無險,只是手上擦破點兒皮。
2005年,七師一三七團成立了養老院。郭獻林想為養老院的老人們做點事,通過與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溝通,商定每月20日為養老院的老人們進行一次免費上門理發。20日這天,養老院里就像過節一樣,時不時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老人們有序地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等著理發,他一邊耐心得修剪頭發,一邊和老人們拉家常,聊生活瑣事,讓老人們感受到貼心的服務。有的老人頭腦意識不清,對于洗發、理發的事很反感,甚至還動手打人,郭獻林總是像哄小孩一樣,一邊逗笑,一邊理發,直到老人滿意為止。他說:“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樣,要哄著、逗著?!?/span>
2011年,七師一三七團社區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郭獻林積極報名參加志愿者服務隊。平日里,只要社區組織開展送溫暖、送愛心系列活動,他都積極主動參加。2020年,在疫情防控期間,郭獻林主動請纓,帶著理發工具奔赴各個執勤卡點,為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理發,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隨著要求理發的居民逐步增多,郭獻林就一個小區接一個小區去理發,幾天下來,他免費為居民理發達800多人。2021年3月,一三七團給郭獻林頒發了“心系老人獻愛心 熱忱服務做公益”的牌匾。
20年間,郭獻林累計義務理發5000余人次,他自己已記不清理發的梳子斷了多少把,推子壞了多少個。他用樸素的情懷讓身邊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在弘揚“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構建和諧團場建設中,彰顯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郭獻林說:“這些老人們為了兵團事業奉獻了太多,為他們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是應該的?!?/p>
2021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兵團好人”——麥麥提·吐良
麥麥提·吐良,男,維吾爾族,中共黨員,1951年11月生,十四師昆玉市退休干部。
1997年8月,十四師一牧場二連退休職工吾加布拉之子阿卜杜拉(獨生子),兩歲時母親去世,12歲時父親去世,他大伯無能力撫養,送到場長辦公室,請場里幫忙撫養。場長找到麥麥提·吐良商量如何安置,當時的牧場經濟困難,沒有扶貧資金,也沒有低保政策。為了給場里減輕負擔,為了讓這個孤兒有個著落,他說:“牧場職工子女,又是個孤兒,也不要給場里添麻煩,我來撫養好了?!丙滬溙帷ね铝及阉麕Щ丶覔狃B,送他上學,讓他參軍,幫他買房、成家。這個孩子的彩禮、婚禮、房子,都是由麥麥提·吐良個人出資辦理的,他把阿卜杜拉和自己的兒女同等看待,從未讓阿卜杜拉因自己是孤兒而感覺到自卑!
疫情期間,麥麥提·吐良密切關注疫情,主動擔任十四師昆玉市一牧場陽光佳苑小區樓棟長,每天測量體溫,給小區居民買菜,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他義不容辭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3月,在自愿捐款活動中,麥麥提·吐良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5000元。當牧場黨建辦的同志對他的這次愛心捐款表示感謝時,他說:“這沒啥,作為一個老黨員老干部是應該的,擔任這個樓棟長單元長就是要出來幫助大家,協助社區工作,樓里的居民需要什么東西我就去給他們買,送到家里,我覺得還不夠,微不足道。我在新疆紅十字會看到了一個捐款倡議,我老早就想捐款,我也找不到地方給哪里捐,剛好昨天收到通知,所以我就捐了5000元,用我的實際行動來為疫情防控工作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p>
2021年第三季度“孝老愛親兵團好人”——劉遠紅
劉遠紅,女,漢族,中共黨員,1975年11月生,現任一師看守所教導員,曾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并榮獲一師阿拉爾市“第四屆道德模范”。
2016年9月,婆婆在自建房內做飯時引發火災,導致婆婆全身被燒傷面積達到40%。在婆婆燒傷住院的近一年時間里,劉遠紅利用休息時間,一有空就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當時,劉遠紅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工作,還要照顧家里的孩子,特別是第二個孩子還不到2歲。無奈,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給保姆照看,全身心地照顧婆婆。
由于燒傷的病人每天要換藥、翻身,天天都要忍受著燒傷帶來的巨大痛苦,一晚上不能合眼是常有的事,照顧者同樣經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身心壓力。劉遠紅一邊克服身體的疲勞,一邊安慰婆婆,鼓勵她戰勝病魔,同時還采取放音樂、讀書、講笑話等方式轉移婆婆的注意力,想方設法減輕婆婆的病痛。在場的醫務人員都說,多虧老人有一位好兒媳。
2017年,婆婆出院回家后,需要繼續進行康復療養,而此時劉遠紅的丈夫仍在70公里外工作,家里的重擔都落在了劉遠紅的肩上,她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顧婆婆。天氣暖和的時候,她就攙扶婆婆到樓下散心、曬太陽。為讓婆婆吃得可口,她換著花樣做飯,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適當調劑營養;給老人洗澡、梳頭、剪指甲,她沒有一句怨言。在劉遠紅的精心照顧下,2017年底,婆婆的身體狀況已基本恢復。一天,婆婆把劉遠紅叫到身邊,緊緊拉住她的手說:“遠紅啊,這些年可苦了你了,是我拖累了你們,你照顧我比親閨女還周到,我這輩子能有你這樣的兒媳婦知足了”。
劉遠紅與婆婆情同母女,用真心三年如一日地照顧燒傷的婆婆,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真善美,用勤勞的雙手和誠摯的孝心讓家充滿了愛和溫暖。
2021年第三季度“助人為樂兵團好人”——張三平
張三平,男,漢族,中共黨員,1970年生,十三師紅星一場退役軍人。
下崗創業敢擔當。1991年12月復員后,張三平在原哈管局紅星鈣塑廠工作,先后任車間團支部書記、工會主席、黨支部副書記。1998年企業破產后,他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困境所壓倒,帶領下崗職工和年輕大學生承包車間創業,幫助了不少困難家庭的子女,讓他們在困難時期不至于走上迷途。
張三平在社區當志愿者。
2010年下崗后,他帶領一些年輕人在哈密地區廣東工業園區創辦了哈密潤禾節水有限公司。張三平誠實守信經營企業,在哈密地區企業管理評比中曾被評為“企業產品質量先進個人”稱號。
8次獻血顯真情。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三平得知有人危重病時需要輸血,張三平毅然加入了獻血隊伍。從第一次獻血到現在,他已經累計捐獻血小板10余次,捐獻全血8次。
張三平在社區當志愿者。
疫情防控有作為。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張三平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二道湖社區的志愿服務隊中,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在小區門崗值班值守,忙前忙后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張三平在疫情期間長期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魏建新和付作娥老兩口,把自己的電話號碼讓老人記在本子上,有事隨時給他打電話,幫助他們買菜、倒垃圾、取藥。老人感動地說:“張三平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都好!”
張三平為烏市新冠患者獻血。
2020年8月1日,正在值班的張三平匆匆忙忙向社區請假,坐上去哈密市中心血站的“直通車”,為遠在烏魯木齊的新冠肺炎患者捐獻血小板。